close

原文: 《醫學啟源》:「當歸拈痛湯:治濕熱為病,肢節煩痛,肩背沉重,胸膈不利,遍身疼,下注於脛,腫痛不可忍。經云:濕淫於內,治以苦溫。羌活苦辛,透關利節 而勝濕;防風甘辛,溫散經絡中留濕,故以為君。水性潤下,升麻、葛根苦辛平,味之薄者,陰中之陽,引而上行,以苦發之也。白朮苦甘溫,和中除濕;蒼朮體輕浮,氣力雄壯,能去皮膚腠理之濕,故以為臣。血壅而不流則痛,當歸身辛溫以散之,使氣血各有所歸。人蔘、甘草甘溫,補脾養正氣,使苦藥不能傷胃。仲景云: 濕熱相合,肢節煩痛,苦參、黃芩、知母、茵陳者,乃苦以泄之也。凡酒製藥,以為因用。治濕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。豬苓甘溫平,澤瀉咸平,淡以滲之,又能導其留飲,故以為佐。氣味相合,上下分消,其濕氣得以宣通矣。羌活(半兩),防風(三錢)(二味為君),升麻(一錢),葛根(二錢),白朮(一錢),蒼朮(三錢),當歸身(三錢),人蔘(二錢),甘草(五錢),苦參(酒浸,二錢),黃芩(一錢,炒),知母(三錢,酒洗),茵陳(五錢,酒炒),豬苓(三錢),澤瀉(三錢)。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一兩,水二盞半,先以水拌濕,候少時,煎至一盞,去滓,溫服,待少時,美膳壓之。」

狀況:患者右坐骨痛,難以正立,並有麻木感。足背甲錯,脛膚色黑紅而癢,癢時不痛,痛時不癢。惡熱。

效果:參考上方使用當歸、升麻、葛根、白朮、甘草、黃芩、知母、澤瀉、威靈仙(因其他藥材未購置),服用後患者覺坐骨痛有減輕。

再服無效,猜測患者服藥後未休息持續勞動,導致勞損超過藥效。三服無效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坐骨酸痛 坐骨坐骨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amaan L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